3月1日,《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文明行為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正式實施。其中,《條例》明確規(guī)定了“愛護野生動物,拒絕傷害、捕捉、獵殺、買賣和食用受保護的野生動物,拒絕買賣、使用非法野生動物制品”。
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令人揪心,關于此次疫情的病毒來源,種種證據(jù)都指向了野生動物。濫食野生動物嚴重威脅公共衛(wèi)生安全的問題也引發(fā)輿論關注,社會各界對此反應強烈。實際上,這并非濫食野生動物話題首次進入公共視野,2003年非典的“罪魁禍首”就明確指向野生動物。鐘南山院士表示,從過去幾十年急性傳染病的發(fā)生情況來看,近80%都是從動物來的。從歷史來看,人類已經(jīng)不止一次為濫食野生動物付出巨大代價,然而悲劇卻一再上演。
恩格斯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nèi)祟悓ψ匀唤绲膭倮τ诿恳淮芜@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對野生動物也是如此,槍響之后沒有贏家。野生動物的交易和濫食,為病毒實現(xiàn)跨物種傳播提供了可能,不僅成為了培育可能感染人類病毒的“溫床”,更危害了生態(tài)平衡和公共衛(wèi)生。
然而,盡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呼吁拒食野生動物,為什么仍有人頂風作案?除了相關法律存在短板和漏洞導致執(zhí)行力不足,總有一部分人難以自抑口腹之欲也是重要原因。有的迷信所謂“以形補形”藥物價值等偏方,有的出于“獵奇”“炫耀”消費觀。因此,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市場,需要用更嚴格的法治約束,也需要加強相關科普和宣傳工作,在全社會形成對野生動物不能吃、不敢吃、不想吃的社會風尚。
法律既是行為的硬性約束,也引導著社會的價值理念。濫食野生動物涉及到獵捕、人工繁育、經(jīng)營、運輸?shù)榷鄠€環(huán)節(jié),僅僅依靠有限的執(zhí)法力量,難以實現(xiàn)全面禁止的目標,需要全社會的配合與支持。作為全國首部關于城市文明建設的法規(guī),《條例》對于促進深圳市民文明行為養(yǎng)成具有重要意義。將“禁止買賣、食用野生動物”納入《條例》,有助于市民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自覺自律養(yǎng)成更加良好的文明習慣,形成敬畏自然、保護生態(tài)的觀念。
日前,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提供了及時有力的法治保障。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隨后公布了《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在列明了禁食野生動物、可食動物名單的同時明確了對各類違法行為的具體罰則,為落實《條例》的要求提供了具體可操作的法律依歸。用法治思維規(guī)范文明行為,又通過文明行為的蔚然成風讓法律深入人心,乃為良性互動。
疫情終會過去,文明永不止步。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nèi)祟愖约骸8锍?、敬畏自然,這是守護“舌尖上的中國”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人類永遠的必修課。
■深圳特區(qū)報評論員莊媛